第十一屆金磚論壇40位大咖共話經濟增長重構下的底層邏輯
文/楊檳 金磚財經
當科創板這片“試驗田”厚植土壤,成果接連展現,科創板公司捷報頻傳,行業聚集龍頭涌現,經營業績穩健、科技創新成果不斷下,凸顯“硬科技”的實力,除了科創走勢之外,資本風向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2022開年至今,國內外宏觀經濟錯綜復雜,疫情疊加經濟下行雙重影響,房地產刺激政策層層加碼,但市場反應平平:一面是頭部房企暴雷預警,另一方面國家地產紓困基金緊急入場救市。房企紓困如何破題?存量資產如何盤活?產業鏈與創新鏈如何深度融合?資本路徑在何方?9月8日,由金磚財經、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會主辦、租劃算冠名贊助的“第十一屆金磚論壇· 2022科創與資本力峰會”的活動在上海開幕,匯集了來自金融界、地產界、投資界的各路專家、學者,共話經濟增長大重構下的底層邏輯。
一、科創戰略平衡術
金磚財經總經理、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會副秘書長尤優在致辭時表示,今年和明年是“百年大變局”的序幕之年。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暴露了更多的風險,各種不確定性本身也充滿著變數,各個層面的交流也變得日趨復雜。喧囂之下,我們應該從常識出發,走出信息繭房,在深度閱讀中汲取智者的力量,逆境之中,唯有與智者為伍,與強者同行,從更高的站位、更長遠的視角,才能理解當下與未來。“十年來,金磚論壇平臺聚集了1400多家TOP機構的創始人及核心高管資源。為企業、政府及社會機構提供權威的智庫咨詢、專業的財經公關和深度的資源鏈接服務,金磚論壇已經成為產業金融資源落地的重要交流平臺。”
租劃算創始合伙人鐘家貴表示,產品和資產有兩種處置方式。一種是銷售,一種是租賃,而租劃算提供了一系列數字化租賃解決方案,讓所有企業和個人都能讓自己的產品和閑置物品利用起來產生價值,通過租賃的方式產生價值。此外,鐘家貴希望能與更多企業和廠家合作,共同開拓租售一體服務網絡,在資產再增值、商業再發展再上新臺階。
作為擁有超過40年企業管理及資本市場經驗的投資老兵,上海市國際股權投資基金協會聯席理事長,源星資本董事長、管理合伙人卓福民的職業生涯中,有4家超千億級市值企業與其淵源深厚,其中包括中芯國際、邁瑞醫療、聯影醫療和大全新能源。從至暗時刻到高光時刻,卓福民作為見證者,分享了中芯國際與聯影醫療這兩家偉大企業的曲折發展歷程,他認為科創企業擁有高投資、高風險、高收益、高迭代和高波動等五大特點,PE、VC是科創驅動戰略的火箭助推器,更深知私募股權基金在科創驅動戰略中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
私募股權基金在未來到底有怎樣的發展空間?卓福民總結:第一,結構調整的空間。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資本市場一定會有很大的機會,科創類企業占比將會越來越大并且最終占主導;第二,市值增長的空間。對照發達國家的證券化率超過200%,A股市值還有足夠的增長空間;第三,PE、VC的成長空間。中國PE、VC機構管理的資金非常有限,應集中力量投入高科技企業,特別是擁有核心關鍵技術的企業。“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大中華區合伙人湯哲輝在題為“長三角一體化框架下的科創聯動與企業上市”的演講中表示,近年來,長三角區域在全國肩負了建設“一極三區一高地”的重任,成為全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是長三角實現協同創新發展的關鍵點和著力點。為實現長三角一體化區域聯動,需關注三方面:第一,大科學設施的布局與管理;第二,產業鏈關鍵技術聯合攻堅;第三,科技金融加速創新和制度改革。
2022上半年,科創板籌資額首次超過主板,以半導體、芯片為代表的硬科技企業上市活躍推高了科創板籌資額。中國資本市場繼續進行制度改革,增加上市制度的包容性,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湯哲輝表示,下半年將有更多的企業可以在A股實現上市。隨疫情相對平穩,更多企業能夠走出來。
二、共商產業的全鏈路整合與創新
在上午場第一圓桌對話中,由金磚財經總編輯邵軒嵐引導嘉賓們圍繞“產業的全鏈路整合與創新”展開討論對話。
寶武集團-寶地創新中心總裁胡翊總結了產業鏈全鏈路整合的關鍵三點:第一、每一個產業都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同的時代或者不同的區域需要不同戰略性或者主導性產業。第二、每一個時代都會造就一批偉大的企業,這些企業就是“龍頭企業”,或者說是產業的鏈主。第三、大企業需要打造開放式創新體系和產業生態圈,發揮大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中美綠色基金合伙人首席投資官吳竺博士還提到一個觀點,人類發展過程當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是相輔相成的,但在某一個階段技術創新會比模式創新要占主流,技術到達一定水平以后模式創新會成為主流。比如吳竺認為,在4G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底層技術是定位技術,在定位技術的基礎上衍生出非常多大公司,無論是滴滴還是神州租車、美團、餓了么,他們底層技術構架是定位功能,在這基礎技術上上通過各種模式創新衍生出了很多公司。但是隨著技術升級和換代,到了一定瓶頸期,就會需要下一代突破性的技術出現,來推動升級發展。我們現在還沒有看清楚5G時代殺手級的底層應用技術,但是這個技術一定會出現,并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公司的發展。因此,我們所處的雙碳變革時代,現在就處于一個急劇的技術升級和變革的時代,所以我們更多關注硬雙碳時代技術升級和變革帶來的發展機會。
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梁秋娜律師從產業投資法律服務的角度分析了產業鏈的整合與創新。梁律師表示,創新分為三種類型:實實在在的材料創新、技術及方法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材料創新是革命性的,人類物質文明的重大進步都離不開材料創新的貢獻;技術方法創新,是科技成果,屬于知識產權,以專利、商業秘密等進行保護。而商業模式的創新則涉及到對傳統交易規則的挑戰。梁秋娜律師進一步指出:交易主體之間的法律權利義務關系不變,就不是真正的商業模式創新;作為律師,我們要做到的是讓企業家和投資人的創新經營想法,能夠在法律的框架下呈現。
談及產業鏈,重器集團總裁、重器科工董事長池慧雄表示,產業園區目前在國內很多地方存在不少過?,F象,但從各方面來說總能找出來相對有優勢的產業方向。要重視自身底層邏輯,往相對優勢的產業鏈深耕細作。重器在產業園的運營投資領域是為政府導入適應的產業和企業,同時為企業提供適配的政府資源和政策及資本資源。
財中金控主管合伙人兼總裁李東表示,十年前依靠商業模式創新創造增量,現在每一個市場都已經充分競爭,增量創造已經很難,想創業做一個新物種更難,最好想清楚這一點?,F在盤活存量是機會,通過數字化的手段、科技的手段、金融的手段、資本的手段,包括通過品牌的手段來整合產業鏈。資本要用最少的錢投資最有價值的具有甲方氣質的企業,然后整合所有的乙方公司形成一個偉大的企業從而賦能整個產業鏈,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效率,這是全鏈路投資的底層邏輯。
三、科創企業的資本化路徑再出發
在上午場第二個圓桌對話中,金磚財經《新商業》主編魏亞琴引導嘉賓圍繞“科創企業的資本化路徑”展開風暴討論。
作為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代建功分享了房天下控股集團一波三折的資本化路徑。他說:“1999年成立的房天下(搜房網)是科創企業,20多年走來,目前我們依然將自己定義為科創企業。我們趕上了互聯網以及房地產發展的好時侯,企業融資一直很順。但我們也經歷了三次上市失敗的挫折。直至2010年,房天下在美IPO后,從此走上更快速的發展階段,一度成為繼阿里、騰訊、百度等之后,中國排名前五的互聯網企業。”投融資也好,并購潮也罷,代建功建議大家要適應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把握好特定環境下的窗口期,順勢而為,做大做強企業?,F階段,科創企業要講政治,要適應新常態,更要不忘初心,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創造價值。
網宿科技作為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平臺服務的龍頭企業,擁有非常雄厚的產業鏈投資實力。網宿科技戰略與投資部總經理劉開鋒認為,一家企業走上千億市值,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先在自身起步最原點的基礎業務領域做到最強,實現100億的市值規模。第二,拓展業務邊界,打造多產品矩陣,拓展公司市場天花板,開展相關多元化業務,努力提升運營管理能力和公司核心競爭力,做出公司第二發展曲線,實現500億的市值規模。第三,要做到一千億市值規模,這個階段一定要借助投資并購和資本化手段。通過投資并購,進一步補充增強公司業務深度和厚度,增強公司護城河,實現多個領域的行業領先,幫助公司可持續發展。
談及科創企業的資本化路徑,高通資本董事長黃雙提出3點建議:第一、不用擔心融資難,科研做好,企業做好,投資人會排隊找您。有很多證券公司/私募創投/私募股權投資/天使投資和財務顧問FA機構,天天掘地三尺在尋找優秀項目。作為一個科創企業,只要埋頭把自己的事情搞好,自然會有投資人排隊來找您。第二、融資路徑上,可以考慮多渠道展示自己。比如參加一些政府/券商/媒體/財務顧問FA機構組織的創業大賽,或者孵化器路演;以及參與新三板,或地方股權交易所(新四板)掛牌等等機會,去勇敢地展示自己就好。第三、科創企業資本化最好的路徑,也是最現實的路徑,也是最常規的路徑,就是被并購。在今天的中國產業集中化格局趨勢下,把自己的企業并購整合給更大更強的企業戰隊,形成企業集群平臺化發展是不錯的戰略思路。
對于如何做好產業并購整合工作,黃雙提出包括“跳躍性思維,研究深度,感情溫度,政治厚度”等四點個人看法,具體如下:第一,并購的買方和賣方,都不要給自己設限,一定要有跳躍性思維。同行的橫向同業合并,同行的上下游縱向一體化整合,包括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不同國家區域的跨界整合都可以去思考和嘗試。第二,并購工作中,研究深度,不可或缺。要從行業的角度、區域的角度、企業的角度,從不同維度去吃透并購標的企業的本質和核心價值,以及未來的整合方向。第三,并購工作中,感情溫度,不可或缺。很多企業做并購失敗了,而且失敗比例特別多,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因為買的人和賣的人都是抱著一次性交易行為去看待這件事。對自己的交易對手,對自己的員工團隊,對自己的上下游供應商,都是抱著零和博弈的心態去相處,這個是要不得的。并購整合,一定要用愛的溫度去做潤滑劑。第四,并購工作中,政治厚度,不可或缺。企業的整合表面上看是一個經濟行為,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極大的社會行為。它的背后是關系著千千萬萬的員工就業問題、生存問題和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的問題。黃雙表示,一定要緊密地聯系黨和政府,緊緊地依靠黨和政府,全身心的服務黨和政府,因為我們的黨和政府是人民的黨和政府,是代表最多數人利益的,在并購整合中也一定要積極匯報,爭取得到更多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幫助。
美國賽得能源董事孫偉中談及企業并購總結了兩點:第一,無論是企業并購還是分拆,核心目的都是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當有企業做并購的時候也會有企業做分拆,比如IBM將PC業務分拆出去,惠普把打印機業務分拆出去,諾基亞把手機業務分拆出去,留下的部分成為核心,發揮并創造更多價值。其次,當我們還沒有成功的時候,不要氣餒,往往是因為我們努力的時間還不夠久。企業就像人一樣,如果活下來,面對的可能就是下一個增長周期。
管這兩年是非常不確定的時代,但也是不確定中最好的時代。企業想要找到轉機必須從宏觀的角度去對整個市場環境具備全面的認識。而資金在行業間的流向,正是可以反映當前市場環境的‘風向標’。”談及投資,展銀投資董事長印小偉認為,盡管資本寒冬來襲,但新能源、半導體、電子設備、先進制造行業熱度逆勢而上。不過科技型企業一定要腳踏實地,越是在危機中,越要冷靜走好每一步,資本千萬不要把企業寵壞了,企業也要更加放寬心態,因為在科技領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中國未來一定能在大科技領域搶占全球制高點。
四、商業蝶變的應對之道
在題為在“商業蝶變與科創常青:機構投資者的變與不變”的圓桌對話中,東方富海合伙人陳伊瑋認為,要實事求是看待問題才能應對變,在變化中尋找邊際,邊界在哪里,在邊界當中找到機會。沒有一層不變的事物,疫情反復,作為投資人,要有不變的判斷和底層邏輯,善于從自身去賦能,發現價值。
“中國投資行業新增規模從一路向上轉為一路向下。發現這個拐點非常重要,這意味著曾經的觀點發生了改變,機構需要隨之做出改變。過去二十年互聯網消費時代,叫做‘大魚大水’;未來二十年,叫做‘專精特新’,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機會。”至臨資本創始合伙人姜皓天認為,只要人類的文明還在進步,那么科技發展總會出現新興領域。過去20年是消費互聯網,未來20年可能是科技落地在行業應用,新興行業的機會是不會變的。
百聯摯高創始合伙人蔡丹楓表示,投資好賽道、好公司、好企業家的目標一直都是不變的,變的是投資邏輯。目前美元基金的投資邏輯對人民幣基金就不適用,此外做一級市場投資也要看二級市場的變化,投一級市場可能就要投供應鏈,這符合二級市場的邏輯。有品牌資產是壁壘,有科技含量也是壁壘。百聯摯高比較看好具有科技和消費交叉屬性的企業。
“對于國家貢獻或者比較大政策方向要掌握好,對于國家政策方向要掌握好,這是大勢。在此基礎上要看看跟生命相關的賽道。”在談及看好的賽道時,麥騰科創創始合伙人俞江虹博士表示,一定要把握好國家政策方向,跟隨國家的步伐發展,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成為佼佼者,人的生命很重要,人的認知很重要,如果你在熟悉的領域看,就會發現這個領域永遠不會是冬天,永遠是春天。
道口投創始人兼董事長楊周用三個“T”來闡釋科創投資的變與不變。第一,Talent,人才。一個優秀的企業家能夠把二流的企業變成一流的企業,但是如果是頂級的技術,如果創始人不夠睿智,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可能會把企業做得很糟糕。第二,Techonlogy,專精特新。第三,Transformation,轉變。楊周認為要守正出奇、要創新,甚至并購、重組都是價值再造的必要的手段。
五、房地產行業“三分天下”格局已定
易居企業集團首席執行官丁祖昱在題為“房地產行業的當下與未來”的演講中表示,當下的房地產市場政策的量,“肯定是夠了”。丁祖昱稱,一線城市狹義消化周期約為一到兩年的時間,但其他城市差異很大,“部分二線、三線、四線城市的狹義消化周期有五六年,廣義消化周期有20年、30年甚至40年”。全年房地產走勢為“L型前跌后平”,三季度繼續筑底,城市分化持續加劇,中小民企違約爆雷情況基本不能緩解,未來競爭格局將是央企、地方國企和民企“三分天下”。
華泰聯合證券基礎設施及城市服務行業部董事總經理曹申在題為“房地產行業風險化解與未來發展的思考與平衡”的演講中對未來發展趨勢做出四個判斷:第一,本輪調整與以往周期的波動在性質上是不一樣的。“限購、限售、限貨”是需求策略,供給側的調整是本輪所經歷的,市場從總量的需求增長變成結構需求的調整。第二,房地產在金融化之后單一企業保持合理利潤規??赡軙τ谄髽I有長遠的發展。第三,行業會隨著政策的基本面逐步趨穩,不會回到原有過往。第四,需要市場化的手段平衡多樣化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
中城投資董事、總裁應華在題為“股權協同,輕舟遠航”的演講中表示,房地產私募基金將迎來股權投資新篇章,投資策略將進行三個方面的升級,助力地產行業的長期模式轉型與短期良性循環:一是聚焦高能級韌性城市,優選中高信用、高效率主體合作,做深開發股權投資。二是基于公募REITs規則,選擇與細分領域頭部企業聯合投資,做精核心資產投資。三是關注資產處置機會,依托專業經驗、資源整合、主動管理,提供系列解決方案。
六、城市更新的攻守之道
在下午場第一個圓桌討論中,圍繞“盤活存量,城市更新下的地產基金投資策略”展開,安永大中華地區房地產行業審計主管合伙人湯哲輝作為主持人拋磚引玉:房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城市更新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
鐵獅門中國CEO陳志超認為,城市更新,中國目前發展的就是從增量到存量非常重要的趨勢。目前壓力資產或者不良資產里面從城市更新的角度擁有巨大的機會。這些資產在市場流動性方面面臨壓力,因其本身資產管理沒有做好,或者現金流的管理沒有做到最好。陳志超指出,通過城市更新、通過加強高質量的增產管理與核心的功能,這些資產現金流表現、進出凈收益率的表現得能夠更好,這是很大的機會。
光大安石董事總經理萬水航表示,萬水航介紹,光大安石的母公司是光大控股,主要做國內存量不動產的投資,安石重資產的投資在北京、上海比較多,公司大部分的項目都以收購的形式獲取,并通過城市更新的理念來實現項目的價值。
談及在上海做城市更新的建議,萬水航表示,城市更新在此階段出現了很多項目在產權上很難清晰做土地的重新出讓或者整體買賣交易做改造的情況,往后會有一個趨勢可能是原有的業主或者地方政府本身也有很多的存量資產,要思考怎么盤活它,怎么把城市建設的成果轉成城市化以后城市經營的成果。在這一方面上,光大安石近期提出了“大資管”的理念。一方面來講光大平臺既是市場化的機構,愿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跟各種機構合作,一起探討項目城市更新方面怎么把價值最大化。另外,光大平臺資管方面也比較擅長,在北京、上海已經開業的商辦類物業,已經開業的項目有超過50萬方的體量了,運營得都比較得到市場的認可。我們可以輸出自己的資管體系,先從經營現金流的角度來,跟更多單位、機構談論“大資管”的合作,一起為城市更新貢獻力量。
朗詩青杉資本常務副總經理方旭東道出了自己的體會:第一,城市更新是一個大的概念,舊改、棚改等都可以作為城市更新的一種,投資機構可能無法面面俱到,選擇的賽道或需要和機構的資金相匹配,什么樣的資金來源決定了能投什么類型的項目。第二,具體項目層面,在當下上海城市更新的項目,朗詩青杉想把它聚焦在舊樓改造上面,就是具體某個優質地段、某一個結構或者內容有改造提升空間的存量舊樓。尤其能散售的住宅、公寓或者商鋪;這是老百姓或者是高凈值個人資產匹配的邏輯,也是投資和自用相結合的邏輯,在上海還是很有機會。
復星蜂巢基金總經理成斌認為,參與城市更新的項目,特別是上海,要考慮兩個平衡的問題:首先是土地成本和拆遷成本的平衡;第二是項目本身可售和自持資產的平衡,如可能會遇到優秀歷史建筑或者風貌保護的問題。復星蜂巢定位是做城市一站式產城發展的服務商,關于用哪幾種方式共同參與城市更新的項目呢?首先是產業導入,第二是產業服務,第三是產業投資。
七、租住時代,運營如何迭代進化?
在“租住時代產投聯動下的城鄉實踐”的圓桌對話中,中建八局城投公司產業負責人張景,以幾年前在上海青浦區開發的章堰村的項目進行闡述。這個項目非常典型,既有利于鄉村振興,又實現多方共贏。項目與當地的村民形成利益共同體,引入了八局人才發展中心、東坡居酒店、特色商業街、眾創孵化空間等,給當地居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增加了收入。章堰村項目創立了上海市村民安置的新模式。主要凸現出三個價值: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美學價值。
建信信托上海區域中心總經理沈志強表示,堅定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的戰略配售,堅定持有。建信住房服務有限公司是建設銀行控股的長租公寓管理服務公司,正致力于打造CCB建融家園長租公寓管理品牌,建信信托將進一步加大長租公寓(保租房)的投資力度,同時作為投資方,會加強與建信住房的協同,通過投、管聯動來進一步提升租客體驗,提升長租公寓的服務水平。沈志強認為長租房市場將在“十四五”期間得到較快發展。未來市場洗牌以后會有更好的頭部企業出來。
安歆集團創始人兼CEO徐早霞認為,所有租賃行業能走到今天,“算賬”是基本功,要想好投資模型。投前由各個部門一起看這個項目值不值得投,而且以運營最終呈現的效果確定運營方案。投中時期,公司每周每月都有自己的復盤。投后時期,公司每年會看所有的投資項目,看是不是符合當時的預期。她認為租賃將會是中國未來30年的國家戰略,房地產存量市場,所有運營商要堅守運營底線、安全底線,以客戶價值為核心,微利可持續,真正做到商業向善。
濱江集團暖屋租賃住房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馳認為,濱江集團自持的商品房業務跟傳統的長租公寓不一樣,更準確定義應該是租賃地產。從商業模式來講,濱江以重資產為主,自己持有型的。盈利模式方面,傳統長租公寓是租金剪刀差掙差價,增加房量提高坪效;而暖屋模式是標準化住宅產品,功能導向為主,拉長居住周期,以收取長期穩定的租金現金流為目的。
在題為“新發展模式下,不動產投資基金的募投管退”的圓桌討論中,由金磚財經《中國房地產金融》副主編李珍主持。
上海建工基金首席投資官汪海平直言,今年的環境對不動產機構來說不是那么順暢,大地產環境和資金方面都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當前市場抱團取暖的意向非常強烈,一起投資,風險共擔,成為基金拼盤合作的模式,這也是對于未來市場走勢的不確定性造成的。作為本土的國企有幾方面的優勢:一是在本土主場的優勢,國企在現在大環境下有較強的身份優勢。二是國企有一定資金優勢。三是依托集團主業的建筑技術優勢明顯。
談及房地產基金未來的變化趨勢,五??毓晒芾砗匣锶笋R林慶表示,不動產資管行業以風險管控為立身之本,相比較其他資管模式有項目底層的價值安全墊保障,是比較穩健的行業。當前部分機構面臨“退出”和“投資”的挑戰實際是傳統投資行業面對的共同課題。首先表現在“退出”上,經濟周期波動對人們心理造成了影響。目前,市場有些項目難以確保資金周轉的良性循環,行業也面臨如何樹立未來信心、建立長期可持續發展機制的挑戰,亟待所有行業參與者共同解決。其次在“投資”上,馬林慶表示,資管機構應“以退定投”,積極挖掘對抗通貨膨脹的優質資產,這意味著在資產配置上不再一味追求規模,而應優中選優,夯實實力,審慎經營,將風險管理作為重要條件。
安獅資產董事總經理陳零表示,當前挑戰的對立面就是機會,美元基金不作為,人民幣基金可以挑起大梁。資產本身是有價值的,但是因為流動性的問題、短期財務上的問題,愿意以比較便宜的價格打折出售,這樣的項目就值得花時間跟進。
宜信財富地產金融合伙人馬寧表示,會關注兩類資產機會:一是物流倉儲不動產,二是長租公寓項目。這兩類資產也是國內公募REITs首批上市的項目范疇。馬寧表示當前發展公募REITs正當時,國內政策利好、行業發展目標清晰、發行主體梯隊也非常合適,如果發改委、證監會能細化各地項目上市的行動計劃,在未來兩年REITs產品上市速度會越來越快,市場會參照第一批、第二批的發行模式快速擴大規模。從長期看,地產金融從業者必須要關注REITs這一最大的發展機會。
八、存量資管如何多維突破?
在本場金磚論壇最后一個圓桌對話中,AFC資資樂創始人兼CEO桂金標就企業變革與個人成長等話題展開商業、住宅、產業等相關話題的研討。
商業運營的挑戰,萬街商業聯合創始人、總裁李明峰總結為兩部分:第一、客戶、商戶一直在發生變化,在服務過程中,對于各種業態、業種以及新興品牌、新興商業,需要對他們有更深度的理解,才能做好更好的服務。第二、來自于組織上的挑戰,商業運營市場的人才有一定的稀缺性。招聘商業行業的人才,對于開放度、應變性、精細化要求更高。
據麥騰科創董事長孟慶海介紹,麥騰是一家科創園區的運營服務提供商。這幾年公司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客戶,從原來的園區運維招得滿變成要招得好,倒逼運營商不斷提高運營能力和資源聚合能力。另一方面,公司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中小科技型公司,從最早的資金需求、到人才需求再到市場方面的需求,來自于中小科技型企業的需求是無止境的,倒逼公司不斷琢磨,滿足企業的需求。
喆安投資總經理車陽表示,作為資產管理人未來要把握的幾個關鍵詞:1、專業性。資管公司首先就是要專業,才能為投資人的資金負責。專業,決定了資管企業能走多遠。2、自律性。資管公司在市場好的時候,募資往往容易,這個時候就容易買高,而買高就容易出問題。資管企業,要控風險、抓機會,而不是攬的業務越多越好。知易行難,能否做到自律是資管企業發展的過程要面對的考驗。3、耐心。資管行業的成長不會是線性的,一定是個非線性的過程。要有充足的耐心,等待機會出現。一旦確認機會出現,要有能力狠狠抓住。不必去擊打每個球,關鍵戰役也就那么幾個。
信?;鹕虾9矩撠熑酥苕赫J為,第一,要更加懂市場,更加理解市場,怎么樣從需求端角度出發重構投資邏輯,包括利用一些數據化、信息化手段,更加前置、精準的定位市場需求,來反向引導供給端開發和投資。這可能衍生一些新的投資模式和投資機會。第二,住宅投資市場加速回歸股權投資、價值投資,這對有地產專業背景的、真正能夠看得懂項目、能夠管得好項目的資金機構來說,是非常好的結構性機會。第三,現在以產業園區為代表的產業地產投資需求越來越旺盛了,人才、土地、財稅、資本等重要資源要素加速向產業領域集中。產業地產會帶來新一輪發展機會,這是信保這一兩年積極布局的方向。
本文來源:責任編輯:李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如若轉載,請 戳這里 聯系我們!
本網站轉載信息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請讀者僅作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郵箱:info@qbjrxs.com!